首页 > 历史小说 > 大唐: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>第367章 这崔敦礼怕不是被人夺舍了吧

第264章 你这竖子,倒是给朕寻了一个人才(1/3)
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
  温禾在心中思索的同时,在他对面正煮茶的李世民也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。马周说的并不符合他的心意,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了。温禾摇了摇头,问道。“你的意思我明白,以利诱之,可是你想过没有,那些农户家中的孩子,会有时间读书吗?”“而且若是他们通过了考试,得了士子的身份,以他们的身份想要接着参加州试,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,用几年的时间专心读书,只怕没有几家人负担的起。”还有一点温禾没有说,那就是如果大量的人去读书,这无疑是让本就生产力贫瘠的大唐,失去更多劳动力。“另外求学还需要去私塾,寻常的庶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,如何能上的了学?”马周确实有才能,但是在温禾看来,宋朝的科举制度并不适合唐朝。要知道,宋朝是经历过唐朝中后期文化喷涌,以及五代十国世家遭到毁灭性打击后,才形成了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场面。这才形成了科举制度的完善。而在唐初,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世家,绝对不可能让皇帝这么做。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会联合起来,对付皇权。如果真是那样,即便是李世民,也不得不担心,这天下会不会再一次的动乱。“县子误会了。”马周解释道。温禾好奇的望着他,示意他继续往下说。马周笑道:“在下的意思是,这孩童之考试并非是科举,也无需以考试结果赋予官身,而是一种激励,成绩上佳者或是赏赐钱粮,或是免除一年的赋税,或者是兵役、劳役。”“至于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求学,那便是他们自家的意思,而有了这样的奖励,想必应该会有不少人愿意让自家孩子读一段时间的书,至少在农闲的时候,会让家中孩子读书。”有点意思啊。这倒是和后世建国初期一些地方的扫盲时候用的方法很像。这样一来,花费的代价便不会很大。不像明清那样,只要是秀才就能免除一切田税,导致不少地主都将田地记在那些秀才的名下,以此来逃避税收。“只是还有一些问题。”马周说完倒是没有多高兴,反而有些担忧。“什么?”温禾问道。“那便是督考之人,若是用世家出身的官员,只怕会有人从中作梗,若是用当地官员,又怕会有人徇私舞弊。”能想到这一点,说明马周的这个想法不是临时起意的,他应该想了很久。只是不知道为什么,历史上马周并非和李世民提出过。难道又是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?温禾暗自失笑,至于马周的担忧,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大问题。“这一点无需担心,春闱结束后,便会有一批新进的官员,到时候让他们去即可,这些人都是年轻人,不像那些老思想的顽固,不会舞弊或者凭借喜好做事。”“而且这也可以作为那些新进官员的一次考核。”这些话温禾可不是说给马周听的,而是在告诉李世民。“喝茶。”李世民端着茶

文鼎阁提供了沉默的脑袋创作的《大唐: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264章 你这竖子,倒是给朕寻了一个人才在线免费阅读。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新书推荐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文鼎阁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返回顶部